讲个例子
有天出差住在宾馆,凌晨6:45的时候我的手机闹钟开始响了,那是我使用手机闹钟功能设置的日常起床时间.
我有2款手机,1款是nokia 7500 prism,1款是hp 6515,看情况换着用。7500的闹钟功能比较简单,提供1次提醒功能,我设置的时间是6:45分.6515提供3次提醒功能,我从6:45开始,隔5分钟闹1次,1共设置了3次.
这次我带的是nokia 7500手机
呵呵,扯远了~~回来继续说.
当我被闹钟吵醒的时候,我想起今天出差,不需要起这么早.不理它得了,它自己闹1会会停的.用这款手机的时候我都这样,能多睡会.呵呵~~
正想继续迷糊下去突然想起有点不对,这不,旁边还睡着1位一起出差的同事呢.昨晚大家睡的也比较晚,说好睡到自然醒的...在人家睡意正浓的时候,吵醒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啊.不能让它再响了,我必须让它马上停止,让它多响1声那都是犯罪啊...
想到这里我迷糊中摸到手机,随便按了下.不响了.嘿嘿,成功~
刚想继续睡,没想到它又继续响了,我又按了下.又不响了...如此好几次,还没完没了的架势,我感觉到旁边的同事在不停的翻身,折腾着被子(估计在蒙脸吧,呵呵,罪过啊~~)
我纳闷起来:这不是我的hp 6515啊,只有它才会多次提醒,7500平时只闹1次的...为什么今天的7500失常的象6515正常的时候一样了呢?难道我是在做梦吗?。。。干脆让我在梦中把手机换成iphone,把汽车换成toaureg,把房子换成别墅,把老婆换成....吧,my goddess!!!郁闷中我睁开迷离的双眼看了眼屏幕.
与按件对应的屏幕上清楚的显示着2个字"再响"
天啊(这次是母语)!!!!
有好几天我都忘不了这件事,我对nokia这个品牌的感觉从此开始恶化,我不明白为什么在那个情境下键盘对应的竟然是"再响"而不是"停止"功能.有谁会有这么bt的需求,在闹钟响的时候做个动作其意图不是让它停止下来,反而是希望它再响1次?
对比生活中真实的闹钟,它上面也有1个按键,这个按件的功能即是启动闹钟的功能,同时也是停止闹钟的功能—启动状态下只要我们再按1次它就停止了(我女儿就有一个米老鼠造型的).这是我们很容易弄懂也不容易搞错的功能.这真是一个非常棒的设计!因为你根本不需要思考与学习自然就会做这个动作.就象你想赶走1只狗,你只要做个干扰的动作一般就会奏效.这个设计延续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很多都是在自然中得到的经验.
自然地,我也把这个习惯带到了手机上,在hp 6515上它起作用,我干扰它她就会停止,在nokia 7500上它起反作用,我干扰它它默认我让它再响1次...
我错了
信息产品上产生的这类问题,alan cooper称之为"认知摩擦"
交互设计师是在信息产品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因为我们人为地设计这种与我们的习惯不一致的交互方式,制造了大量的"认知摩擦"。可有多少交互设计师把自己当用户去体验下自己设计出来的信息产品呢?哪怕是测试1下也会减少很多这类问题。我们的交互设计师让用户学会了多少与自然中不同的交互方式从而改变了他们的习惯?假如用户再把这种习惯带到现实生活中,就象他们很自然地把现实中的习惯带到信息产品的使用中来一样—那会出现怎样的场景?
想到这里感到害怕。毕竟,现实中出错的成本与代价远比挫败与沮丧这类心理感受要严重的多,那也许是真实的伤害。。。
这也并非全是交互设计师的责任,在快速开发上线迭代的商业文化下我们往往会牺牲这些细节的质量来追求产品的市场表现。飞飞Asp.技术乐园我无法衡量这样的体验所造成的损失,从这个个案看,nokia手机操作系统的这个小小的设计让我对它的产品甚至品牌的好感消失的更加快速,它要让我重树好感会很困难。
我不知道别的手机会不会也有类似的问题,但我宁愿去尝试。
交互方式,一个原来我们不会去关注的领域在信息产品的时代正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设计工作。在现实中那么自然地发生的交互方式到了信息产品里因为技术的原因我们无法完全继承过来,这个责任目前被赋予交互设计师(如果反过来想也许我们会更清楚这个责任有多重大)。飞飞As.p技术乐园这其中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触摸屏(我经常看到小孩子对感兴趣的内容都习惯去点屏幕,即使它不是触摸屏),也有很多权宜之计,比如鼠标键盘,也有很多失败的设计,这个例子就是其中一个。失败的设计其外延出来的内容已超越了违背用户习惯的交互设计范畴,也许这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可以用来证明交互设计对产品的用户体验以及品牌的价值
|